10月13日,寧夏銀川當代美術館 “此處,無聲勝有聲”聲音療愈藝術活動吸引眾多嘉賓。
現(xiàn)場邀請到聽障兒童家庭、媒體及熱心公眾與無聲合唱團發(fā)起人李博、音聲療愈藝術家宋曉玲共同開展了一場感知聲音與頻率的藝術之旅。
展覽超越單純展示兒童的美好,提供可供觀看的語境和場景,引導觀眾提出問題,觸發(fā)“思考”。
活動現(xiàn)場,藝術家李博分享了自己與大山里的無聲兒童結緣的感人故事。他講述了這些孩子如何克服心理障礙,通過反復的訓練融入律動的世界,用藝術重新找到了與世界連接的橋梁。李博還通過“無聲合唱團”的教學方法,借助中國傳統(tǒng)的打擊樂器,引導現(xiàn)場觀眾感知聲帶、喉頭等身體部位發(fā)出的振動頻率,從而感受聲音的魅力。在與身體的深入“對話”中,觀眾們碰撞出了真實、豐滿而動人的生命情感。
資深療愈師宋曉玲老師則帶領現(xiàn)場觀眾進行了音樂療愈體驗。她利用特定的樂器聲波與人體共振調頻,幫助大家放松身心,感受藝術帶來的治愈力量。這一環(huán)節(jié)不僅讓聽障兒童感受到了來自社會的關愛與溫暖,也讓現(xiàn)場觀眾在忙碌與壓力中找到了片刻的寧靜與自我。
通過藝術的形式,銀川當代美術館回應“一顆種子的旅行·元點”展覽中提出的關于如何在復雜社會關系中建立溝通機制、如何以藝術促進家庭溝通與陪伴、如何參與社區(qū)活動以及理解和接納特殊兒童等問題。
此次活動將目光投向了生活在無聲世界中的孩子們,用藝術去溝通看似平行和不可能交叉的世界,讓他們的心聲得以被聽見,讓他們的故事得以被看見。這不僅是一場慈善性的社會公益行為,更是一次深刻的社會觀念轉變。
活動由銀川當代美術館主辦,寧夏殘疾人康復中心、銀川市聾人協(xié)會協(xié)辦,并得到了寧夏民生文化藝術教育基金會、寧夏聾人協(xié)會和寧夏大學潤澤學院的大力支持。(中國日報寧夏記者站 胡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