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服飾中總能見到傳統(tǒng)喜慶的吉祥紋樣,表達著各民族對保平安、祈多子、獲福祿、祝長壽的樸素愿景。
“吉祥”二字始見于《莊子·人間世》:“虛室生白,吉祥止止”。吉祥紋樣是各民族在長期社會活動中經(jīng)過積累和沉淀形成的,其主題直接來源于生產(chǎn)生活,深入人心。透過一個個吉祥紋樣,我們可以看到中國人的生命意識、審美情趣、家國情懷和民族性格。
祥龍瑞鳳
和諧共生的吉祥紋樣
寓意吉祥的紋樣源于中華先民早期樸素的自然崇拜與心理需求的結合。在適應、改造自然的過程中,人們因對日月星辰、風雨雷電等自然現(xiàn)象不解,遂將自然萬物視為神靈,并產(chǎn)生了對自然的敬畏和原始崇拜,于是將祥禽瑞獸、花鳥魚蟲等寓意吉祥的紋樣繪、織、染、繡于衣片之上,借此祈求神靈的庇護。這一文化現(xiàn)象隨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斷衍生、發(fā)展,構成了中華民族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世界觀。
龍鳳紋樣作為中國傳統(tǒng)服飾中的吉祥紋樣,深受各族人民的喜愛。各民族依據(jù)其文化傳統(tǒng)和審美趣味進行加工和利用,并與多種自然物象組合,創(chuàng)造出新的變體紋樣。
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收藏的清代滿族藍色緙絲金龍云紋夾袍,面料使用緙絲工藝織造,緙織金龍八條,間以如意云、蝙蝠、壽桃、八吉祥等吉祥紋樣,織造工藝精湛,紋樣造型生動。龍袍下擺裝飾山石寶物,立于波濤翻滾的水浪之上,寓意四海之內(nèi)江山永固、萬世升平。
與滿族龍袍中威嚴莊重的形象相映成趣,館藏清代至民國時期的漢族平金銀龍鳳紋女嫁衣上的龍鳳呈祥紋樣呈現(xiàn)出一派喜慶祥和的景象。嫁衣上身為青緞平金銀迭繡龍鳳紋女褂,下裝配大紅緞平金繡龍鳳紋馬面裙,左右衣身用金、銀線盤繡出龍、鳳、鴛鴦、牡丹、蓮花、祥云等吉祥紋樣,并以門襟為中心對稱分布,形成“對龍對鳳”的構圖樣式,華美富麗。
▲滿族藍色緙絲金龍云紋夾袍。
▲漢族平金銀龍鳳紋女嫁衣。
壯錦中的龍鳳紋在造型上可分為具象型和抽象型,主要有團龍對鳳、對龍對鳳、雙龍戲珠等組合形式,多與其他動植物紋樣共同構成完整紋樣。壯族民間俗語“十件壯錦九件鳳,活似鳳從錦中出”,形象地反映出壯族人民對鳳的崇拜和喜愛。
館藏廣西壯族龍鳳獅鹿紋織錦,織造紋樣有龍、鳳、雞、獅、鹿等祥禽瑞獸,藍、綠、紅、紫、粉的紋樣色彩在橘色底子上尤為醒目。壯族對龍紋樣多“以花代珠”,龍鳳與花樹紋的結合彰顯了壯漢民族民間文化的交流交融。
▲壯族龍鳳獅鹿紋織錦紋樣。
在我國各民族服飾中,也存在以鳥代鳳的紋樣。苗族服飾上的龍鳥紋樣靈活多變,龍可與蛇、蟲、魚等動物組合,鳥紋有魚尾鳥紋、龍尾鳥紋等各種造型,紋飾風格充滿古樸、稚拙的美感。
館藏貴州平永樣式的百鳥衣,是當?shù)孛缱骞牟毓?jié)穿著的盛裝,衣裳面料為絲綢,后背正中使用蠶錦做底料,其上平繡龍、鳥、鳳、魚、蝴蝶、花卉等紋樣,飄帶裙擺上還綴有白色鳥羽與薏仁珠飾,儀式感強,裝飾效果明顯。
▲苗族蠶錦百鳥衣背視圖。
福祿壽喜
書畫同源的字符裝飾
文字是人類用來記錄語言的符號系統(tǒng),漢字藝術是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數(shù)千年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發(fā)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各族人民能夠以通用的漢文字進行不斷深入的交往交流交融,這種高度符號化、形象化的字符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和文化認同優(yōu)勢。于是,直接將吉祥、美好的字詞語句作為紋樣裝飾,就成為了中華傳統(tǒng)服飾文化的一大特色。
據(jù)考古資料及文獻記載,文字在紡織品上的裝飾運用最早可追溯到西漢初期。后經(jīng)歷代傳承,特別是明清時期福、祿、壽、囍、財、貴、吉等文字因具有直接抒意的特性,而被各民族作為裝飾紋樣廣泛應用于服飾及紡織品上,如百壽圖、百幅圖、雙喜圖等。吉祥文字裝飾藝術通俗易懂,直觀體現(xiàn)了各族人民的藝術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
館藏清代漢族石青緞繡“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紋肚兜,面料使用石青色素緞,中心刺繡南極仙翁、鹿、鶴等象征長壽的神話人物及瑞獸,周圍平繡“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八個大字,漢字上打籽繡石榴、葡萄、瓜瓞、佛手、葫蘆、壽桃等,寓意多子、多福、多壽,紋樣與字符的寓意完美呼應。
▲漢族石青緞繡“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紋肚兜。
館藏清代紫色囍字紋暗花綢氅衣,紫色綢料上織“囍”字暗花紋樣,衣緣鑲飾的黑色緞邊及袖口白色挽袖上均刺繡三藍“囍”字?!皣帧笔怯蓛蓚€單獨“喜”字組合形成的吉祥字符,寓意“喜上加喜”。這件氅衣無論在面料材質、紋樣題材、織繡工藝及裝飾風格上,均體現(xiàn)出這一時期滿漢民族在服飾文化方面的交流融合,這種交融也直接影響了當時民間女性著衣的禮儀風尚和審美取向。
土家錦又稱“西蘭卡普”,意為“花鋪蓋”。美麗的織錦就像姑娘的臉面,是向親友展示勤勞聰慧、人品才能的重要方式,更是婚禮時的必備嫁妝。土家族沒有本民族的文字,因歷史上與漢族接觸較早,長期以來多使用漢字。清代“改土歸流”進一步促進其與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館藏湖南土家族福祿壽喜紋織錦被,以福、祿、壽、喜等吉祥文字做主紋,填充于菱形幾何骨架之中,“卍”字符沿邊裝飾,并用紅綠、藍黃、藍白、黑白等對比鮮明的色彩搭配來襯托字符紋樣,色彩飽滿絢麗。
值得一提的是,織錦將字符進行正、反鏡像對稱的編排設計,強調(diào)“以字為畫”,賦予吉祥字符更靈活的變化。正是在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的過程中,形成了多元融合的民族服飾藝術。
吉祥人物
至美向善的人本理念
在各民族服飾中,人物紋樣承載著一個民族的歷史記憶和價值取向。傳統(tǒng)服飾中人物紋樣的題材,主要包括神話人物、歷史人物、民俗人物、美人肖像等。人物形象背后的故事,在不同時代背景下始終起到了凝聚人心、促進團結的作用。把歷史穿在身上,既是展現(xiàn)文化特色的符號,更將過去與當下的生活相連接,實現(xiàn)人與內(nèi)心的和諧統(tǒng)一。
館藏漢族藍色緞五彩繡十二團窠人物紋廣袖女襖,就是以唐代人物郭子儀為紋樣主題,彩繡十二團窠人物紋樣:衣身正中一窠刺繡郭子儀賀壽紋;前袖及底擺四窠刺繡琴棋書畫人物紋,通過人物撫琴、弈棋、書寫、賞畫的場景組合,體現(xiàn)古代文人雅士的清雅品行;衣身后中一窠刺繡夫妻拜壽紋,展現(xiàn)了郭子儀子媳夫婦攜手祝壽情景;衣身兩肩、后袖及底擺六窠刺繡子婿拜壽紋,紋樣人物通過拜送寶瓶、鼎、萬年青、石榴、如意穗、官印等不同壽禮引申出“平升三級”“祿位高升”“萬年長青”“榴開百子”“歲歲如意”“送印升官”等寓意,表達了人們對儒家傳統(tǒng)仁孝美德的贊頌和對英雄人物的褒揚。
▲漢族藍色緞五彩繡十二團窠人物紋廣袖女襖正視圖。
▲漢族藍色緞五彩繡十二團窠人物紋廣袖女襖背視圖。
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苗族服飾中多有人物紋樣裝飾。館藏的貴州黃平苗族人物紋童上衣,當?shù)赜址Q“小人衣”或“童衣”。衣身使用數(shù)紗繡工藝繡滿大小兩種人祖紋樣,代表護佑家族平安的苗族祖先。
人物紋樣也是海南黎族傳統(tǒng)服飾紋樣中最具代表性的題材。在黎族5個方言支系的織錦中多有描繪祖先崇拜、生產(chǎn)生活、愛情婚姻等人物紋樣。其中,潤方言傳統(tǒng)服飾中,祖先形象被創(chuàng)造成幾何狀人形紋樣,并通過大量重復布局來體現(xiàn)黎族人民對祖先的追憶。
館藏海南黎族雙面繡女貫首衣裙就是潤方言女性的典型服飾,紋樣風格古樸,使用雙面繡針法繡制,貫首衣上的紋樣裝飾集中在領口、袖邊、衣兩側及下擺等易磨損處,針法細密,在表達裝飾意喻的同時也體現(xiàn)出紋樣的實用功能。
▲貴州黃平苗族人物紋童上衣。
▲海南黎族雙面繡女貫首衣裙。
漢族傳統(tǒng)服飾中還有一種為祈求子嗣繁衍、生命傳承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吉祥人物紋樣——嬰戲紋。館藏文物中有兩件清代百子嬰戲紋上衣。
一件是紅提花綢五彩繡團蟒童子生肖海水紋女袍,通身刺繡嬰戲紋50組。童子腳踩盤金花卉葫蘆紋樣,手持靈芝、桂花、荷花、福字、銅錢、福燈等吉祥物件,神態(tài)栩栩如生,活潑可愛。
另外一件是花青緞織金百子紋對襟女褂,通身共織成100名孩童,他們或擊鼓敲鑼、燃放爆竹,或舞獅狂歡、持扇撫琴,還表現(xiàn)了雙子戲荷、送官送福等場景。百子紋樣間輔以富貴牡丹、喜上眉梢、福祿南山等吉祥紋樣。
▲漢族花青緞織金百子紋對襟女褂。
百子紋是表現(xiàn)孩童嬉戲玩耍的紋樣,最初來自《詩經(jīng)》周文王生百子的典故,后演變?yōu)樵⒁獍僮忧O、家族興旺的紋樣,是民間非常流行的紋樣題材,更是明清時期婚嫁用具上約定俗成的吉祥裝飾。北京明代定陵中也出土了多件皇后穿用的百子衣,反映了農(nóng)耕文明社會中各階層都存在的祈子求福的觀念。
(本文圖片均由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提供。作者:高丹丹、袁宗剛、田輝,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本文刊發(fā)于《中國民族》雜志2023年第1期。)
監(jiān)制|楊新華